朗然
詞語 | 朗然 |
---|---|
拼音 | lǎng rán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清澈明亮的樣子。(二)、形容聲音響亮。
解釋:
(一)、光明貌。
《初學(xué)記》卷十九引《衛(wèi)玠別傳》:“昨與吾外甥并坐,烱然若明珠之在我側(cè),朗然來映人。”《隋書·天文志上》:“月盛之時,雖有重云蔽之,不見月體,而夕猶朗然,是月光猶從云中而照外也。”
(二)、清澈貌;明白貌。
《呂氏春秋·士容》:“士不偏不黨,柔而堅,虛而實,其狀朖然不儇,若失其一。” 陳奇猷 校釋:“朖為朗本字,見《説文》……謂中心清澈而無巧慧,即中心虛靜而無巧詐之意。”《南史·陸慧曉傳》:“ 慧曉 心如照鏡,遇形觸物,無不朗然。” 元 劉君錫 《來生債》第四折:“我一聞其言,心下朗然省悟。” 沈從文 《邊城》十:“地位非常之好,從窗口望出去,河中一切朗然在望。”
(三)、疏朗貌。
俞樾 《茶香室叢鈔·東坡像》引 清 毛奇齡 《西河雜箋》:“鼻垂圜根細,而鬚朗然。”
(四)、形容聲音響亮。
《說郛》卷三十引 元 無名氏《雋永靈》:“諸神皆賦一韻,且各刪潤雕改商確,又久之遂畢,朗然誦之。”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記》卷一:“ 夢覘 詠仙女詩,聲朗然出風雨外。” 許杰 《賭徒吉順》下:“兩面夾住的高墻的回音,格外朗然。”
釋義:
朗然,漢語詞語,拼音:lǎng rán,釋義:1、光明的樣子。2、形容清澈明亮的樣子。3、疏朗的樣子。4、形容聲音響亮。
造句:
1、秋冬來時,人家房屋在懸崖上的,濱水的,無不朗然入目,黃泥的墻,烏黑的瓦,位置卻永遠那么妥貼,且與周圍環(huán)境極其調(diào)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實在非常愉快。
2、春深月朗然,皎皎然臨水之北,懸于山之南。土方歲三
相關(guān)詞語:
想當然藹然可親藹然仁者安然如故安然無事安然無恙黯然傷神黯然失色黯然銷魂昂然自得傲然屹立岸然道貌黯然神傷黯然無色昂然直入昂然自若傲然挺立勃然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