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樁錢
詞語 | 月樁錢 |
---|---|
拼音 | yuè zhuāng qián |
字數 | 3字詞語 |
形式 | abc式詞語 |
意思:
南宋 為支應軍餉而加征的稅款名目,因系計月樁辦錢物,故稱。 紹興 二年(1132年), 韓世忠 駐軍 建康 ,由 江東 漕司每月撥餉十萬緡以供軍需。規定動用經制錢,上供錢及移用其他稅錢,漕司不肯動撥本身稅款,指定科目又不夠支應,就向地方攤派。州縣巧立名目,橫征于民。其名目有:麴引錢、納醋錢、賣紙錢、戶長甲帖錢、保正牌限錢、折納牛皮筋角錢,兩訟不勝則有罰錢、既勝則令納歡喜錢等。其后又推行于 江浙 及 湖南 ,以 江南東 、 西 路受害最重。參閱《文獻通考·征榷六》、《宋史·食貨志下一》。解釋:
(一)、南宋 為支應軍餉而加征的稅款名目,因系計月樁辦錢物,故稱。
紹興 二年(1132年), 韓世忠 駐軍 建康 ,由 江東 漕司每月撥餉十萬緡以供軍需。規定動用經制錢,上供錢及移用其他稅錢,漕司不肯動撥本身稅款,指定科目又不夠支應,就向地方攤派。州縣巧立名目,橫征于民。其名目有:麴引錢、納醋錢、賣紙錢、戶長甲帖錢、保正牌限錢、折納牛皮筋角錢,兩訟不勝則有罰錢、既勝則令納歡喜錢等。其后又推行于 江浙 及 湖南 ,以 江南東 、 西 路受害最重。參閱《文獻通考·征榷六》、《宋史·食貨志下一》。
釋義:
1.南宋為支應軍餉而加征的稅款名目﹐因系計月樁辦錢物﹐故稱。紹興二年(1132年)﹐韓世忠駐軍建康﹐由江東漕司每月撥餉十萬緡以供軍需。規定動用經制錢﹐上供錢及移用其他稅錢﹐漕司不肯動撥本身稅款﹐指定科目又不夠支應﹐就向地方攤派。州縣巧立名目﹐橫征于民。其名目有:曲引錢﹑納醋錢﹑賣紙錢﹑戶長甲帖錢﹑保正牌限錢﹑折納牛皮筋角錢﹐兩訟不勝則有罰錢﹑既勝則令納歡喜錢等。其后又推行于江浙及湖南﹐以江南東﹑西路受害最重。參閱《文獻通考.征榷六》﹑《宋史.食貨志下一》。
相關詞語:
愛錢如命霸王風月閉月羞花冰壺秋月不名一錢不日不月不值一錢冰壸秋月賓餞日月賓餞日月不直一錢步月登云殘冬臘月長年累月嘲風弄月嘲風詠月成年累月春花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