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辭
詞語 | 偏辭 |
---|---|
拼音 | piān cí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一面之辭,片面之辭。(二)、諂媚討好的話。
解釋:
(一)、片面之詞。
《韓非子·難二》:“ 叔向 、 師曠 之對皆偏辭也。” 南朝 梁 沉約 《修竹彈甘蕉文》:“臣謂偏辭難信,敢察以情。” 宋 馬永卿 《懶真子》卷一:“ 漢 諸儒所傳六經與今所行六經不同,互有得失,不可以偏辭論也。” 清 梅曾亮 《桑弢甫先生遺集序》:“ 桑弢甫先生 ,以孝義奇偉之性,發為詩文,高奇清曠,有自得之趣,非如同時諸人掇拾 南宋 后之偏辭賸義為奇博者比也。”
(二)、諂媚之言。
《莊子·人間世》:“故忿設無由,巧言偏辭。” 陸德明 釋文:“偏, 崔 本作諞。”
釋義:
偏辭,是漢語詞匯,拼音是piān cí,釋義為一面之辭,片面之辭;也指諂媚討好的話。
相關詞語:
百辭莫辯卑辭重幣便辭巧說補偏救弊不辭而別不辭勞苦不可偏廢不偏不黨不偏不倚百喙難辭卑辭厚幣卑辭厚禮悖言亂辭辯口利辭不謀同辭傳聞異辭辭不達意辭多受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