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云堆
詞語(yǔ) | 拂云堆 |
---|---|
拼音 | fú yún duī |
字?jǐn)?shù) | 3字詞語(yǔ) |
形式 | abc式詞語(yǔ) |
意思:
古地名。在今 內(nèi)蒙古 包頭 西北。解釋?zhuān)?/h2>
(一)、古地名。在今 內(nèi)蒙古 包頭 西北。
唐 時(shí) 朔方軍 北與 突厥 以 河 為界, 河 北岸有 拂云堆 神祠, 突厥 如用兵,必先往祠祭酹求福。 張仁愿 既定 漠北 ,于 河 北筑中、東、西三 受降城 以固守。 中受降城 即在 拂云堆 ,故 拂云堆 又為 中受降城 的別稱(chēng)。 唐 李益 《拂云堆》詩(shī):“ 漢 將新從虜?shù)貋?lái),旌旗半上 拂云堆 。” 金 元好問(wèn) 《醉中送陳季淵》詩(shī):“ 隴 頭地寒無(wú)草芽, 拂云堆 邊春更晚。” 清 納蘭性德 《沁園春》詞:“ 碎葉城 荒, 拂云堆 遠(yuǎn),雕外寒煙慘不開(kāi)。”參閱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jì)要·陜西十一·榆林鎮(zhèn)》。
釋義:
1.古地名。在今內(nèi)蒙古包頭西北。唐時(shí)朔方軍北與突厥以河為界,河北岸有拂云堆神祠,突厥如用兵,必先往祠祭酹求福。張仁愿既定漠北,于河北筑中﹑東﹑西三受降城以固守。中受降城即在拂云堆,故拂云堆又為中受降城的別稱(chēng)。
相關(guān)詞語(yǔ):
故紙堆白云蒼狗白云孤飛白云親舍蔽日干云賓客如云撥云撩雨撥云見(jiàn)日波譎云詭不知所云白草黃云冰解云散撥雨撩云撥云睹日波駭云屬冰消云散波屬云委步月登云
詞語(yǔ)形式
熱門(mén)屬性詞語(y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