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方
詞語 | 迷方 |
---|---|
拼音 | mí fāng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迷失方向。(二)、佛教語。指令人迷惑的境界;迷津。
解釋:
(一)、迷失方向。
南朝 宋 鮑照 《擬古》詩之一:“南國有儒生,迷方獨淪誤。” 黃節 補注:“ 胡枕泉 曰:‘方,猶道也。’……此言迷道獨沉淪謬誤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哀吊》:“雖有通才,迷方告控。” 周振甫 注:“ 唐 寫本‘告’作‘失’。迷失方向,失去控制。” 唐 韓愈 《秋懷詩》之六:“喪懷若迷方,浮念劇含梗。”《舊五代史·世襲傳二·錢元瓘》:“白晝如霧, 吳 師迷方,遂敗之。”
(二)、佛教語。指令人迷惑的境界;迷津。
唐 李白 《秋日登揚州西靈塔》詩:“玉毫如可見,于此照迷方。” 唐 皎然 《晚春尋桃源觀》詩:“全覺此身離俗境,玄機亦可照迷方。” 明 梅鼎祚 《玉合記·緣合》:“小妮喚名 慧月 ,生來有些劣撇,替人指點迷方,自己積成寃孽。”
釋義:
1.迷失方向。 2.佛教語。指令人迷惑的境界;迷津。
相關詞語:
迷魂湯迷魂陣八方呼應不劣方頭八方風雨八方支持八方支援百計千方辨物居方惝恍迷離財迷心竅沉迷不悟大方之家大政方針戴圓履方東方千騎斗方名士獨霸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