蚖蛇
詞語 | 蚖蛇 |
---|---|
拼音 | yuán shé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土虺蛇。亦泛指毒蛇。(二)、舊說生女之兆。語本《詩·小雅·斯干》:“維虺維蛇,女子之祥。”清唐孫華《英孫》詩:“龍文五色異蚖蛇,鳳毛九采非鵝鸛。”
解釋:
(一)、土虺蛇。亦泛指毒蛇。
漢 賈誼 《新書·耳痺》:“燕雀剖而蚖虵生。” 晉 郭璞 《山海經圖贊·烏酸草》:“焉酸之葉,三成黃華,可以為毒,不畏蚖蛇。”《水滸傳》第十五回:“拳打來,獅子心寒;腳踢處,蚖蛇喪膽。”
(二)、舊說生女之兆。語本《詩·小雅·斯干》:“維虺維蛇,女子之祥。” 清 唐孫華 《英孫》詩:“龍文五色異蚖蛇,鳳毛九采非鵝鸛。”
釋義:
1.亦作"蚖虵"。 2.土虺蛇。亦泛指毒蛇。 3.舊說生女之兆。語本《詩.小雅.斯干》:"維虺維蛇﹐女子之祥。"
相關詞語:
杯弓蛇影筆走龍蛇撥草尋蛇杯蛇鬼車杯蛇幻影杯影蛇弓杯中蛇影筆底龍蛇壁間蛇影春蚓秋蛇草蛇灰線長蛇封豕春蛇秋蚓打草驚蛇斗折蛇行打草蛇驚毒蛇猛獸飛鳥驚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