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跗
詞語 | 足跗 |
---|---|
拼音 | zú fū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腳背。解釋:
(一)、腳背。
《周禮·考工記·輈人》“五分其頸圍,去一以為踵圍” 唐 賈公彥 疏:“踵,后承軫之處,似人之足跗,在后名為踵,故名承軫處為踵也。”《素問·三部九候論》“下部人,足太陰也” 唐 王冰 注:“候胃氣者,當取足跗之上,衝陽之分,穴中脈動乃應手也。”《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肝經歌》:“厥陰肝經起聚毛,循行足跗內踝間,上膕環陰器季脅,上行乳下二肋端。”
釋義:
1.腳背。
相關詞語:
挨肩并足安分知足礙足礙手卑諂足恭不一而足不足齒數不足掛齒不足介意不足為據不足為憑不足為奇不足為訓不足與謀百足不僵百足之蟲卑不足道兵精糧足不足輕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