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響
詞語 | 方響 |
---|---|
拼音 | fāng xiǎng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古磬類打擊樂器。由十六枚大小相同、厚薄不一的長方鐵片組成,分兩排懸于架上。用小鐵槌擊奏,聲音清濁不等。創(chuàng)始于 南朝 梁,為 隋 唐 燕樂中常用樂器。解釋:
(一)、古磬類打擊樂器。由十六枚大小相同、厚薄不一的長方鐵片組成,分兩排懸于架上。用小鐵槌擊奏,聲音清濁不等。創(chuàng)始于 南朝 梁 ,為 隋 唐 燕樂中常用樂器。
唐 牛殳 《方響歌》:“樂中何樂偏堪賞,無過夜深聽方響。” 宋 袁褧 《楓窗小牘》卷下:“比上膳,以行在草草無樂,鸚鵡大呼:‘ 卜尚樂 起方響!’久之曰:‘ 卜娘子 不敬萬歲。’蓋 道君 時掌樂宮人以方響引樂者,故猶以舊例相呼。 高廟 為之罷膳泣下。” 清 袁于令 《西樓記·歸訊》:“引清謳,擊方響。”參閱 宋 高承 《事物紀原·樂舞聲歌·方響》、《文獻通考·樂七》。
釋義:
1.古磬類打擊樂器。由十六枚大小相同﹑厚薄不一的長方鐵片組成﹐分兩排懸于架上。用小鐵槌擊奏﹐聲音清濁不等。創(chuàng)始于南朝梁﹐為隋唐燕樂中常用樂器。
相關(guān)詞語:
八方呼應(yīng)不劣方頭不同凡響八方風(fēng)雨八方支持八方支援百計千方辨物居方不聲不響大方之家大政方針戴圓履方東方千騎斗方名士獨霸一方大夢方醒登界游方東方將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