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庭
詞語 | 二庭 |
---|---|
拼音 | èr tíng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兩個王庭。(1)東漢 時指 南匈奴 與 北匈奴。東漢 建武 二十四年,匈奴 左賢王 蒲奴 立為單于,右薁鞬日逐王 比 不得立,乃率部南依 漢,自立為單于,匈奴 遂有南北之分。《后漢書·南匈奴傳論》:“其后 匈奴 爭立,日逐來奔……於是 匈奴 分破,始有南北二庭焉。”(2)唐 代指 西突厥 分裂后的南北二部。咄陸 可汗建庭于 鏃曷山 西,謂之北庭;乙毗沙缽羅葉護 可汗建庭于 雖合水 北,謂之南庭。見《新唐書·突厥傳下》。唐 駱賓王《夕次蒲類津》詩:“二庭歸望斷,萬里客心愁。”(二)、第二家門庭。謂再嫁。《舊唐書·列女傳序》:“共姜 之誓,不踐二庭。”明 無名氏《玉環記·逼女更夫》:“婦女不踐二庭,夫在安可再嫁!”
解釋:
(一)、兩個王庭。(1) 東漢 時指 南匈奴 與 北匈奴 。
東漢 建武 二十四年, 匈奴 左賢王 蒲奴 立為單于,右薁鞬日逐王 比 不得立,乃率部南依 漢 ,自立為單于, 匈奴 遂有南北之分。《后漢書·南匈奴傳論》:“其后 匈奴 爭立,日逐來奔……於是 匈奴 分破,始有南北二庭焉。”(2) 唐 代指 西突厥 分裂后的南北二部。 咄陸 可汗建庭于 鏃曷山 西,謂之北庭; 乙毗沙缽羅葉護 可汗建庭于 雖合水 北,謂之南庭。見《新唐書·突厥傳下》。 唐 駱賓王 《夕次蒲類津》詩:“二庭歸望斷,萬里客心愁。”
(二)、第二家門庭。謂再嫁。
《舊唐書·列女傳序》:“ 共姜 之誓,不踐二庭。” 明 無名氏 《玉環記·逼女更夫》:“婦女不踐二庭,夫在安可再嫁!”
釋義:
1.兩個王庭。(1)東漢時指南匈奴與北匈奴。東漢建武二十四年,匈奴左賢王蒲奴立為單于,右薁鞬日逐王比不得立,乃率部南依漢,自立為單于,匈奴遂有南北之分。《后漢書.南匈奴傳論》:"其后匈奴爭立,日逐來奔……于是匈奴分破,始有南北二庭焉。"(2)唐代指西突厥分裂后的南北二部。咄陸可汗建庭于鏃曷山西,謂之北庭;乙毗沙缽羅葉護可汗建庭于雖合水北,謂之南庭。見《新唐書.突厥傳下》。唐駱賓王《夕次蒲類津》詩:"二庭歸望斷,萬里客心愁。" 2.第二家門庭。謂再嫁。
相關詞語:
二把刀不二法門不擒二毛百二關河百二河山百二金甌百二山川百二山河別無二致不管一二初寫黃庭才貫二酉尺二秀才尺二冤家椿庭萱室曾無與二大庭廣眾大相徑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