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再
詞語 | 一再 |
---|---|
拼音 | yī zài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次又一次:一再聲明。一再挽留。一再推脫。解釋:
(一)、謂一次以后再加一次。
《管子·立政》:“一再則宥,三則不赦。”《史記·淮南衡山列傳》:“太子學用劍,自以為人莫及,聞郎中 靁被 巧,乃召與戲, 被 一再辭讓,誤中太子。” 清 黃宗羲 《子劉子行狀》:“上意欲大用先生,會推閣員,廷臣一再推,俱不及,上皆置之。三推,始以姓名上。”
(二)、一次又一次;屢次。
《漢書·西域傳下·烏孫國》:“公主至其國,自治宮室居,歲時一再與昆莫會。”《新唐書·章懷太子傳》:“讀書一覽輙不忘,至《論語》‘賢賢易色’,一再誦之。” 巴金 《探索集·灌輸和宣傳》:“我從不放過在作品以外說話的機會,我反復說明,一再提醒讀者我的用意在什么地方。”
釋義:
一再,讀作:yī zài。該詞組為副詞,基本詞意是一次又一次地。
相關詞語:
清一色一刀切一風吹一溜煙一窩蜂一而光一牛鳴一掊土一人敵一言堂一字師安于一隅傲睨一世傲睨一切百不失一百不一存百里挑一百無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