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就
詞語 | 三就 |
---|---|
拼音 | sān jiù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三成,三套。《儀禮·既夕禮》:“薦馬,纓三就,入門,北面,交轡。”鄭玄 注:“纓,今馬鞅也;就,成也。諸侯之臣飾以三色而三成。”《周禮·春官·典瑞》:“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繅皆三采三就。”(二)、猶三匝,三重。《大戴禮記·衛將軍文子》:“夫子之門人蓋三就焉。”俞樾《群經平議·大戴禮記一》:“三就者,三帀也……夫子之門人三就,言其多也。”
(三)、謂古時服死刑者,依照身份不同,分別三處就刑。《書·舜典》:“五刑有服,五服三就。”孔 傳:“行刑當就三處:大罪於原野,大夫於朝,士於市。”孔穎達 疏:“行刑當就三處,惟謂大辟罪耳……惟死罪當分就處所,其墨、劓、剕、宮無常處可就也。”
解釋:
(一)、三成,三套。
《儀禮·既夕禮》:“薦馬,纓三就,入門,北面,交轡。” 鄭玄 注:“纓,今馬鞅也;就,成也。諸侯之臣飾以三色而三成。”《周禮·春官·典瑞》:“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繅皆三采三就。”
(二)、猶三匝,三重。
《大戴禮記·衛將軍文子》:“夫子之門人蓋三就焉。” 俞樾 《群經平議·大戴禮記一》:“三就者,三帀也……夫子之門人三就,言其多也。”
(三)、謂古時服死刑者,依照身份不同,分別三處就刑。
《書·舜典》:“五刑有服,五服三就。” 孔 傳:“行刑當就三處:大罪於原野,大夫於朝,士於市。” 孔穎達 疏:“行刑當就三處,惟謂大辟罪耳……惟死罪當分就處所,其墨、劓、剕、宮無常處可就也。”
釋義:
1.三成,三套。 2.猶三匝,三重。 3.謂古時服死刑者,依照身份不同,分別三處就刑。
相關詞語:
三家村挨三頂五按部就班捱三頂四捱三頂五按步就班巴三覽四半推半就半夜三更避害就利避禍就福避實就虛避重就輕不成三瓦不堪造就不三不四不知就里八難三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