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索
詞語 | 踏索 |
---|---|
拼音 | tà suǒ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走索。雜技的一種,演員在懸空的繩索上來回走動,并表演各種動作。又稱踏繩。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元宵》:“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聲嘈雜十餘里,擊丸、蹴踘、踏索、上竿。” 宋 洪邁 《夷堅三志壬·張三店女子》:“我家本微薄,亦曾去從路岐為踏索之技,所以習(xí)熟。”《文獻通考·樂二十》:“絙戲, 漢 世以大絲繩繫兩柱頭閒,相去數(shù)丈,兩倡對舞,行於繩上,對面道逢,肩相切而不傾。 張衡 所謂‘跳丸劒之揮霍,走索上而相逢’是也。 梁 三朝伎謂之高絙,或曰戲繩,今謂之踏索焉。” 許地山 《女兒心》:“她學(xué)會些江湖伎倆,如半截美人、高蹺、踏索、過天橋等等。”解釋:
(一)、走索。雜技的一種,演員在懸空的繩索上來回走動,并表演各種動作。又稱踏繩。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元宵》:“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聲嘈雜十餘里,擊丸、蹴踘、踏索、上竿。” 宋 洪邁 《夷堅三志壬·張三店女子》:“我家本微薄,亦曾去從路岐為踏索之技,所以習(xí)熟。”《文獻通考·樂二十》:“絙戲, 漢 世以大絲繩繫兩柱頭閒,相去數(shù)丈,兩倡對舞,行於繩上,對面道逢,肩相切而不傾。 張衡 所謂‘跳丸劒之揮霍,走索上而相逢’是也。 梁 三朝伎謂之高絙,或曰戲繩,今謂之踏索焉。” 許地山 《女兒心》:“她學(xué)會些江湖伎倆,如半截美人、高蹺、踏索、過天橋等等。”
釋義:
1.走索。雜技的一種,演員在懸空的繩索上來回走動,并表演各種動作。又稱踏繩。
相關(guān)詞語:
按圖索驥暗中摸索按圖索駿不假思索不加思索步斗踏罡步罡踏斗吹毛索瘢吹毛索疵吹毛索垢吹垢索瘢大寒索裘倒裳索領(lǐng)飛鴻踏雪飛黃騰踏紛至踏來浮收勒索鉤深索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