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儒
詞語 | 坑儒 |
---|---|
拼音 | kēng rú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秦始皇 三十五年,以儒生是古非今,于 咸陽 坑殺四百六十余人。史稱“坑儒”。見《史記·秦始皇本紀(jì)》、《李斯列傳》。漢 王充《論衡·死偽》:“秦始皇 用 李斯 之議,燔燒《詩》、《書》,后又坑儒。”《秦併六國平話》卷上:“始皇 無道……坑儒焚書,使天下人民不安。”清 孔尚任《桃花扇·歸山》:“無罪而殺,是坑儒根苗。”(二)、阬儒:秦始皇 三十五年,以儒生是古非今,于 咸陽 活埋儒生四百六十馀人,史稱“阬儒”。《漢書·儒林傳序》“燔《詩》《書》,殺術(shù)士”唐 顏師古 注:“今 新豐縣 溫湯 之處號 愍儒鄉(xiāng),溫湯 西南三里有 馬谷,谷之西岸有阬,古老相傳以為 秦 阬儒處也。”《后漢書·申屠傳》:“昔 戰(zhàn)國 之世,處士橫議,列國之王,至為擁篲先驅(qū),卒有阬儒燒書之禍。”
解釋:
(一)、秦始皇 三十五年,以儒生是古非今,于 咸陽 坑殺四百六十余人。史稱“坑儒”。見《史記·秦始皇本紀(jì)》、《李斯列傳》。
漢 王充 《論衡·死偽》:“ 秦始皇 用 李斯 之議,燔燒《詩》、《書》,后又坑儒。”《秦併六國平話》卷上:“ 始皇 無道……坑儒焚書,使天下人民不安。”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歸山》:“無罪而殺,是坑儒根苗。”
(二)、阬儒:秦始皇 三十五年,以儒生是古非今,于 咸陽 活埋儒生四百六十馀人,史稱“阬儒”。
《漢書·儒林傳序》“燔《詩》《書》,殺術(shù)士” 唐 顏師古 注:“今 新豐縣 溫湯 之處號 愍儒鄉(xiāng) , 溫湯 西南三里有 馬谷 ,谷之西岸有阬,古老相傳以為 秦 阬儒處也。”《后漢書·申屠傳》:“昔 戰(zhàn)國 之世,處士橫議,列國之王,至為擁篲先驅(qū),卒有阬儒燒書之禍。”
釋義:
1.秦始皇三十五年,以儒生是古非今,于咸陽坑殺四百六十余人。史稱"坑儒"。見《史記.秦始皇本紀(jì)》﹑《李斯列傳》。
造句:
1、 杜塞天下之口,聾盲一世之人,與秦焚書坑儒何異?
2、 歷史已經(jīng)對秦始皇焚書坑儒作出了公正的評論。
相關(guān)詞語:
避坑落井白面儒冠白面儒生避阱入坑避穽入坑飯坑酒囊焚書坑儒風(fēng)流儒雅燔書阬儒燔書坑儒焚典坑儒鴻儒碩學(xué)宏儒碩學(xué)九儒十丐撅坑撅塹坑繃拐騙坑灰未冷坑家敗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