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
詞語 | 三字 |
---|---|
拼音 | sān zì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指古字、篆、隸三種字體。(二)、知制誥的別稱。
(三)、指“莫須有”三字。
解釋:
(一)、指古字、篆、隸三種字體。
《北史·劉芳傳》:“昔 漢 世造三字石經於太學,學者文字不正,多往質焉?!?/p>
(二)、知制誥的別稱。
宋 陳師道 《何郎中出示黃公草書》詩:“一官早要稱三字,二鬢何須著兩毛。” 宋 洪邁 《容齋四筆·官稱別名》:“ 唐 人好以它名標榜官稱……‘知制誥’為‘三字’?!?/p>
(三)、指“莫須有”三字。
清 趙翼 《岳祠銅爵》詩:“獄冤雖已昭三字,家祭終非告兩 河 。”參見“ 三字獄 ”。
釋義:
三字,拼音是sān zì ㄙㄢ ㄗㄧˋ意思是指古字、篆、隸三種字體;知制誥的別稱;指“莫須有”三字。
造句:
1、清、慎、勤,居官三字符也。
2、三字經:管住嘴,邁開腿,八分飽,八杯水。八千步,子午睡。三分酒,不要醉。不攀比,不受罪。能對比,準富貴。有頭腦,沒心肺。養心湯,一百歲。
相關詞語:
三家村一字師挨三頂五捱三頂四捱三頂五八字打開巴三覽四白紙黑字半夜三更不成三瓦不立文字不三不四不易一字八難三災白璧三獻巴三攬四半三不四避軍三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