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踉
詞語 | 跳踉 |
---|---|
拼音 | tiào liáng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跳躍因跳踉大闞。——唐· 柳宗元《三戒》解釋:
(一)、亦作“ 跳梁 ”。猶跳躍。
《莊子·逍遙游》:“子獨不見貍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辟高下。” 成玄英 疏:“跳梁,猶走擲也。”《漢書·游俠傳·陳遵》:“始 遵 初除,乘藩車入閭巷,過寡婦 左阿君 置酒謌謳, 遵 起舞跳梁,頓仆坐上。”《淮南子·精神訓》“是養(yǎng)形之人也” 漢 高誘 注:“若此養(yǎng)形之人,導引其神,屈伸跳踉,是非真人之道也。” 宋 洪邁 《夷堅乙志·休寧獵戶》:“麥禾方熟時,猴百十為群,執(zhí)臂人立為魚麗之陣,自東而西,跳踉數(shù)四,禾盡偃,乃攫取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潛往窺視,有二狐跳踉去。” 魯迅 《朝花夕拾·<狗·貓·鼠>》:“幾百年的老屋中的豆油燈的微光下,是老鼠跳梁的世界。”
(二)、跋扈;強橫。
《漢書·蕭望之傳》:“今 羌 虜一隅小夷,跳梁於山谷間。”《新唐書·劉仁軌傳》:“雖孽豎跳梁,士力未完,宜厲兵粟馬,乘無備擊不意,百下百全。” 宋 李綱 《上道君太上皇帝封事》:“ 夏戎 窺伺中國久矣,乘我之釁,安知無跳踉之心。” 明 劉基 《春秋明經(jīng)·秦伐晉狄侵宋楚子蔡侯次于厥貉》:“今 荊 既盛于南,而 秦 又起于西, 狄 又跳踉于北。” 魯迅 《華蓋集·“公理”的把戲》:“我們也只得自責國人之不爭氣,竟任這樣的報紙?zhí)骸!?/p>
釋義:
同“跳梁”。跳躍:跳踉大。
造句:
1、 諸葛長民富貴后,常一月中,輒十數(shù)夜眠中驚起跳踉,如與人相打。
2、 亞走在森林里,突然竄出幾只跳踉犬。
相關詞語:
暴跳如雷爆跳如雷狗急跳墻虎臥龍?zhí)?/a>歡蹦亂跳歡迸亂跳活蹦活跳活蹦亂跳雞飛狗跳龍?zhí)⑴P踉踉蹌蹌龍飛虎跳龍拏虎跳龍?zhí)⒎?/a>肉跳心驚肉跳神驚三尸暴跳上竄下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