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線
詞語 | 針線 |
---|---|
拼音 | zhēn xiàn,zhēn xia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 zhēn xiàn ]
〈名〉針和線。[ zhēn xian ]
〈名〉縫紉刺繡等工作的總稱。解釋:
(一)、亦作“ 針綖 ”。亦作“ 針綫 ”。亦作“鍼線”。針和線。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寺塔記下》:“ 太宗 常賜 三藏 衲,約直百餘金,其工無針綖之跡。”《二刻拍案驚奇》卷三:“ 桂娘 也日日無情無緒,懨懨欲睡,針線慵拈。” 林斤瀾 《母女》:“你撕了衣服?這里有針線,借來使一使吧。”
(二)、指縫紉刺繡工作。
唐 白居易 《秋霽》詩:“獨對多病妻,不能理針線。” 宋 姚進道 《青玉案》詞:“春衫猶是, 小蠻 鍼線,曾濕 西湖 雨。” 清 鄭燮 《范縣署中寄舍弟墨第四書》:“主中饋,習鍼綫,猶不失為勤謹。” 陳殘云 《山谷風煙》第三一章:“你的針線真不錯,會縫新衣服。”
(三)、指從事縫紉刺繡工作。
宋 黃公紹 《青玉案》詞:“征衫著破誰針線,點點行行淚痕滿。”
(四)、指縫紉刺繡的成品。
熊正國 《高爐邊的彝家》:“翻身進屋里打開箱子,拿出一件針線來。”
(五)、指作品的組織結構,謀篇布局。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六:“文又無針線。”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結構》:“湊成之工,全在針線緊密,一節偶疎,全篇之破綻出矣。”
(六)、指寫文章或做學問時的研磨功夫。
宋 陳亮 《又甲辰秋書》:“痛念二三十年之間,諸儒學問各有長處,本不可以埋沒,而人人須著些針線。其無針線者,又卻輕佻,不是屈頭肩大擔底人。”
(七)、指寫文章或做學問時從事研磨。
宋 楊萬里 《初涼與次公子共讀書冊》詩:“五言未針綫,百遍遶階除。”
釋義:
詳細解釋1. 亦作“ 針綖 ”。亦作“ 針線 ”。亦作“針線”。1.針和線。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寺塔記下》:“ 太宗 常賜 三藏 衲,約直百馀金,其工無針綖之跡。”《二刻拍案驚奇》卷三:“ 桂娘 也日日無情無緒,懨懨欲睡,針線慵拈。” 林斤瀾 《母女》:“你撕了衣服?這里有針線,借來使一使吧。”2. 指縫紉刺繡工作。唐 白居易 《秋霽》詩:“獨對多病妻,不能理針線。” 宋 姚進道 《青玉案》詞:“春衫猶是, 小蠻 針線,曾濕 西湖 雨。” 清 鄭燮 《范縣署中寄舍弟墨第四書》:“主中饋,習針線,猶不失為勤謹。” 陳殘云 《山谷風煙》第三一章:“你的針線真不錯,會縫新衣服。”
造句:
1、希望呼吸著稀薄而純凈的空氣,看著藏族老阿媽做針線,聽她口中永無止境的呢喃,講過去的年華與現在的時光。時光在她的臉上刻下了深深的印痕,但幸福卻長久地在她靈氣不減的眼睛里閃著不滅的光,她信仰著,永遠感謝著天對自己的濃濃厚意。
2、春雨,有時像飄渺的云煙,有時像如絲的針線,有時像密織的羅莎。
相關詞語:
暗度金針步線行針砭庸針俗不絕如線不絕若線穿針引線草蛇灰線大海撈針大政方針頂針續麻東海撈針斷線風箏斷線偶戲單絲不線斷線鷂子飛針走線法灸神針海底撈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