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團
詞語 | 土團 |
---|---|
拼音 | tǔ tuá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由當地人組成的武裝集團。《新唐書·王式傳》:“集土團諸兒為向導,擒 甫 斬之。”《資治通鑒·唐武宗會昌元年》:“軍士八百,外有土團五百人。”胡三省 注:“團結土人為兵,故謂之土團。”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崔猛》:“由此威聲大震,遠近避亂者從之如市,得土團三百餘人。”《花月痕》第四六回:“一日提督府兵丁,搶人家婦女,土團不依,鬧起事來,幕中朋友説,須地方官彈壓。”解釋:
(一)、由當地人組成的武裝集團。
《新唐書·王式傳》:“集土團諸兒為向導,擒 甫 斬之。”《資治通鑒·唐武宗會昌元年》:“軍士八百,外有土團五百人。” 胡三省 注:“團結土人為兵,故謂之土團。”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崔猛》:“由此威聲大震,遠近避亂者從之如市,得土團三百餘人。”《花月痕》第四六回:“一日提督府兵丁,搶人家婦女,土團不依,鬧起事來,幕中朋友説,須地方官彈壓。”
釋義:
詞目:土團拼音:tǔ tuán1、“土團”是唐代后期南方“土軍”的構成之一,它常見諸于晚唐史籍。意思由當地人組成的武裝集團。張澤咸認為“土團”是團練兵的一種,它比團練兵更具地方色彩;而徐嫩棠依據《資治通鑒》卷225大歷十二年五月中書門下的狀,認為“團結又稱土團、鄉兵”,即“土團”兵等同于團結兵;方積六認為“土團”是唐代后期團結兵最重要的一種。筆者認為如果從寬泛的意義而言,將“土團”歸于團結兵的范疇應該可以接受,但它們之間畢竟是有區別的。《新唐書·王式傳》:“集土團諸兒為向導,擒 甫 斬之。”《資治通鑒·唐武宗會昌元年》:“軍士八百,外有土團五百人。” 胡三省 注:“團結土人為兵,故謂之土團。”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崔猛》:“由此威聲大震,遠近避亂者從之如市,得土團三百馀人。”《花月痕》第四六回:“一日提督府兵丁,搶人家婦女,土團不依,鬧起事來,幕中朋友說,須地方官彈壓。”
相關詞語:
團團轉一掊土安土重遷安土樂業安土重舊安土重居半截入土不服水土抱成一團本鄉本土不便水土簸土揚沙不習地土不習水土不習水土寸土必爭寸土不讓寸土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