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蕭
詞語 | 蕭蕭 |
---|---|
拼音 | xiāo xiāo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a式詞語 |
意思:
形容馬嘶鳴聲馬鳴蕭蕭蕭蕭班馬鳴。——唐· 李白《送友人》車轔轔,馬蕭蕭。——唐· 杜甫《兵車行》風聲風蕭蕭兮易水寒。——《戰國策·燕策》風蕭蕭冷落凄清的樣子[頭發]花白稀疏的樣子祖父看見了鏡里的白發蕭蕭解釋:
(一)、象聲詞。常形容馬叫聲、風雨聲、流水聲、草木搖落聲、樂器聲等。
《詩·小雅·車攻》:“蕭蕭馬鳴,悠悠斾旌。” 晉 陶潛 《詠荊軻》:“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 唐 劉長卿 《王昭君歌》:“琵琶弦中苦調多,蕭蕭 羌 笛聲相和。” 宋 王安石 《試院中五絕句》之五:“蕭蕭疏雨吹檐角,噎噎暝蛩啼草根。” 元 耶律楚材 《和南質張學士敏之見贈》之五:“云飄飄,水蕭蕭,一燈香火過閑宵。”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連瑣》:“ 楊子畏 ,居于 泗水 之濱。齋臨曠野,墻外多古墓,夜聞白楊蕭蕭,聲如濤涌。” 冰心 《超人·離家的一年》:“月影下,樹葉蕭蕭。”
(二)、蕭條;寂靜。
晉 陶潛 《自祭文》:“窅窅我行,蕭蕭墓門,奢恥 宋 臣,儉笑 王孫 。” 唐 皎然 《往丹陽尋陸處士不遇》詩:“寒花寂寂徧荒阡,柳色蕭蕭愁暮蟬。” 明 高啟 《秋日江居寫懷》詩之七:“漁村靄靄緣江暗,農徑蕭蕭入圃斜。”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俠女》:“女數日不至。母疑之,往探其門,蕭蕭閉寂。”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一任他秋意蕭蕭,秋云黯黯,我只笑,笑君空擾攘。”
(三)、形容凄清、寒冷。
晉 陶潛 《祭程氏妹文》:“黯黯高云,蕭蕭冬月。” 唐 韓愈 《謝自然》詩:“白日變幽晦,蕭蕭風景寒。” 明 詹同 《出獵圖》詩:“穹廬散野如繁星,涼月蕭蕭照平陸。” 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四章:“荒村風雪,蕭蕭徹骨。”
(四)、稀疏。
唐 牟融 《游報本寺》詩:“茶煙裊裊籠禪榻,竹影蕭蕭掃徑苔。” 宋 李綱 《摘鬢間白發有感》詩:“蕭蕭不勝梳,擾擾僅盈搦。” 明 高濂 《玉簪記·命試》:“白髮蕭蕭今已老,歸閒堪守林皋,夢回青瑣戀王朝。” 鄭振鐸 《取火者的逮捕·埃娥》:“ 亞哥斯 見了這位白發蕭蕭的老人這樣沉痛的呼吁,他卻是不動心。”
(五)、簡陋。
唐 牟融 《送范啟東還京》詩:“蕭蕭行李上征鞍,滿目離情欲去難。”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第四折:“行李蕭蕭倦修整,甘歲月淹留帝京。” 明 高啟 《送蕭隱君自句曲經吳歸維揚》詩:“來去逐 江 云,蕭蕭舊巾屨。”
(六)、蕭灑。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 嵇康 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見者嘆曰:‘蕭蕭肅肅,爽朗清舉。’” 唐 趙璘 《因話錄·商上》:“﹝ 李約 ﹞以近屬宰相子,而雅度玄機,蕭蕭沖遠,德行既優,又有山林之致。” 明 唐寅 《題畫竹次杜水庵韻》:“蕭蕭美人脫凡俗,蕉姓稱蘿名碧玉。”
釋義:
蕭蕭,指馬鳴聲;風聲;草木搖落聲等。見晉 陶潛 《詠荊軻》:“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
相關鏈接:蕭
相關詞語:
百業蕭條草木蕭疏風雨蕭條環堵蕭然禍起蕭墻泓崢蕭瑟身后蕭條事在蕭墻蕭曹避席蕭規曹隨蕭郎陌路蕭墻禍起釁起蕭墻蕭然物外釁發蕭墻成也蕭何敗蕭何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秋風蕭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