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
詞語 | 中原 |
---|---|
拼音 | zhōng yuán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指黃河中下游地區(qū) 北定中原。——諸葛亮《出師表》北虜僭盜中原。——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平原;原野解釋:
(一)、原野之中。
《詩·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 鄭玄 箋:“中原,原中也。” 漢 司馬相如 《喻巴蜀檄》:“肝腦涂中原,膏液潤野草。”《三國志·魏志·郭嘉傳》:“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dú)行中原也。” 魯迅 《無題》詩:“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fā)春華。”
(二)、地區(qū)名。廣義指整個 黃河 流域,狹義指今 河南 一帶。
《國語·晉語三》:“恥大國之士於中原,又殺其君以重之……雖微 秦國 ,天下孰弗患?” 三國 蜀 諸葛亮 《出師表》:“當(dāng)奬帥三軍,北定中原。”《文選·謝靈運(yùn)<述祖德>》詩:“中原昔喪亂,喪亂豈解已。” 李善 注:“中原,謂 洛陽 也。” 宋 陸游 《示兒》詩:“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反正我是南國的女人,不懂中原的禮節(jié)的。”
(三)、泛稱 中國 。
鄭觀應(yīng) 《盛世危言·議院》:“況今中原大局,列國通商,勢難拒絶,則不得不律之以公法。”
釋義:
中原指黃河中下游地區(qū),狹義指今河南一帶。在文獻(xiàn)《出師表》《與陳伯之書》《詩·小雅·小宛》《國語·晉語三》諸葛亮《出師表》 陸游 《示兒》郭沫若《屈原》中均有表述。在鄭觀應(yīng)《盛世危言·議院》中泛指中國。
相關(guān)詞語:
杯中物肉中刺眼中釘哀感中年暗中摸索暗箭中人百發(fā)百中薄寒中人百中百發(fā)拔本塞原伴食中書杯中蛇影杯中之物悲從中來馳名中外此中三昧從中漁利從中作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