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行
詞語 | 卻行 |
---|---|
拼音 | què xíng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亦作“卻行”。倒退而行。(二)、指能倒走的小動物,如蚯蚓之屬。
解釋:
(一)、亦作“卻行”。倒退而行。
《戰國策·燕策三》:“太子跪而逢迎,卻行為道。”《漢書·高帝紀下》:“后上朝, 太公 擁彗,迎門卻行。上大驚,下扶 太公 。” 宋 蘇軾 《集英殿秋宴教坊詞·放隊》:“峨鬟佇立,斂袂卻行。” 康有為 《上清帝第六書》:“謡謗并起,水火相攻,以此而求變法之有效,猶卻行而求及前也。”
(二)、指能倒走的小動物,如蚯蚓之屬。
《周禮·考工記·梓人》:“卻行、仄行、連行、紆行……謂之小蟲之屬。” 鄭玄 注:“卻行,螾衍之屬。” 陸德明 釋文:“案此蟲能兩頭行,是卻行。”
釋義:
卻行,出處《戰國策·燕策三》,意思是倒退而行。
相關詞語:
按轡徐行按行自抑擺袖卻金敗德辱行倍日并行閉關卻掃閉門卻掃便宜行事兵行詭道并行不悖步線行針霸道橫行班功行賞半路修行倍道而行倍道兼行閉門卻軌便宜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