旒旌
詞語 | 旒旌 |
---|---|
拼音 | liú jīng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亦作“ 旒旍 ”。1.有垂旒的旌旗。《文選·宋玉<高唐賦>》:“王乃乘玉輿,駟倉螭,垂旒旌。” 李善 注:“旒旌,謂建太常十二旒。”(2).指銘旌。《文選·曹植<王仲宣誄序>》“何用誄德,表之素旗” 李善 注引 漢 揚雄 《元后誄》:“著德太常,注諸旒旍。”《文選·顏延之<拜陵廟作>詩》:“萬紀載弦吹,千載託旒旌。” 呂延濟 注:“有功者銘書於旒旌之上。” 姚華 《論文后編·目錄中》:“綜 漢 魏 諸家所為誄辭,殆兼數義:其一,述德詠功;其二,贈終敘哀。辭則表之旒旍,或刊碑碣。”解釋:
(一)、亦作“ 旒旍 ”。有垂旒的旌旗。
《文選·宋玉<高唐賦>》:“王乃乘玉輿,駟倉螭,垂旒旌。” 李善 注:“旒旌,謂建太常十二旒。”
(二)、指銘旌。
《文選·曹植<王仲宣誄序>》“何用誄德,表之素旗” 李善 注引 漢 揚雄 《元后誄》:“著德太常,注諸旒旍。”《文選·顏延之<拜陵廟作>詩》:“萬紀載弦吹,千載託旒旌。” 呂延濟 注:“有功者銘書於旒旌之上。” 姚華 《論文后編·目錄中》:“綜 漢 魏 諸家所為誄辭,殆兼數義:其一,述德詠功;其二,贈終敘哀。辭則表之旒旍,或刊碑碣。”
釋義:
liú jīng ,釋義有垂旒的旌旗,出于《文選·宋玉》。
相關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