笊籬
詞語 | 笊籬 |
---|---|
拼音 | zhào lí,zhào li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 zhào lí ]
zhào li的又音。義同“笊籬zhào li”。[ zhào li ]
〈名〉用竹篾柳條或金屬絲制成的能漏水、有長柄的用具,用來撈東西。解釋:
(一)、用竹篾或鐵絲、柳條編成蛛網狀供撈物瀝水的器具。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餅法》:“揀取均者,熟蒸,曝乾。須即湯煮,笊籬漉出,別作臛澆。” 元 劉君錫 《來生債》第三折:“我一日編十把笊籬,著 靈兆 孩兒貨賣。”《西游記》第四六回:“劊子手將一把鐵笊籬,在油鍋里撈。” 李健吾 《雨中登泰山》:“一排留宿的小店,沒有名號,只有標記,有的門口掛著一只笊籬,有的窗口放著一對笊籬。”
釋義:
1.用竹篾或鐵絲﹑柳條編成蛛網狀供撈物瀝水的器具。
造句:
1、他哭笑不得,只好用鐵笊籬小心地把雞撈到籃子里提到縣城去賣,并將煮爛的雞取名叫“五香脫骨扒雞”。
2、長尾巴狗、短尾巴狼、鐘不響、鐵鈴鐺、瓦笊籬、不漏湯、胎里壞、一包膿,饒了我吧.
相關詞語:
傍人籬壁傍人籬落寄人籬下進退觸籬依人籬下羊觸藩籬竹籬茅舍籬牢犬不入羊撞籬笆移東籬,掩西障關籥蕃籬籬壁間物聽籬察壁蕃籬之鷃籬菊籬門笤籬蹲笆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