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補
詞語 | 候補 |
---|---|
拼音 | hòu bǔ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待補缺額清制。沒有補授實缺的官員有一位家伯,他在南京候補,可以打個電報請他來一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解釋:
(一)、 清 制,未經補實缺的官員由吏部依法選用,選定后到某部或某省聽候補缺或臨時委用,稱為候補。
《老殘游記》第三回:“此人既非候補,又非投効,且還不知他有什么功名。”《清史稿·穆宗紀二》:“命 蔣益灃 以按察使候補,隸 左宗棠 軍,率 楚 勇回籍。” 魯迅 《華蓋集·忽然想到》八:“做那里的校長這才威風呢,--但那時的名目卻叫作‘總辦’的,資格又須是候補道。”
(二)、泛指等候遞補缺額或預備取得某種資格。
魯迅 《墳·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我知道我輩和讀者,若不是現任之父,也一定是候補之父。” 茅盾 《煙云》:“我知道我的這副擔子并沒有人來代我挑,沒有我的候補人。” 老舍 《駱駝祥子》五:“他一點沒有把 祥子 當作候補女婿的意思。”如:候補委員。
釋義:
清制,沒有補授實缺的官員在吏部候選后,吏部再匯例呈請分發的官員名單,根據職位,資格,班次,每月抽簽一次,分發到某一部或某一省,聽候委用,稱為候補。但也可以出錢免予采取抽簽方式自由指定到某處候補稱為指省或指分。清《睢州志·貢士》:“ 袁賦誠, 袁可立孫,樞之子,楚雄府通判。入覲,值云南亂,候補于家,卒。”
造句:
1、主力隊員受傷了,只能由候補隊員替換。
2、小濤是我們班籃球隊的候補隊員。
相關詞語:
補過拾遺補苴罅漏補偏救弊補闕燈檠補闕拾遺補天浴日補天柱地不無小補補過飾非補牢顧犬補闕掛漏拆東補西承顏候色裁長補短拆西補東得不補失東補西湊斷長補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