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郡
詞語 | 支郡 |
---|---|
拼音 | zhī jù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指 漢 代諸侯國的屬郡。《漢書·晁錯傳》:“遷為御史大夫,請諸侯之罪過,削其支郡。”顏師古 注:“支郡,在國之四邊者也。”按,《史記·袁盎晁錯列傳》作“枝郡”。(二)、唐 末 五代 時,各地節度使割據一方,兼領數州,稱為“支郡”。《續資治通鑒長編·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始,唐 及 五代 節鎮皆有支郡。太祖 平 湖南,始令 潭朗 等州直屬京,長吏得自奏事,其后大縣屯兵,亦有直屬京官者,興元 之 三泉 是也。戊辰,上納 瀚(李瀚)言,詔 邠、寧、涇、原 等州直屬京,天下節鎮無復領支郡者矣。”
解釋:
(一)、指 漢 代諸侯國的屬郡。
《漢書·晁錯傳》:“遷為御史大夫,請諸侯之罪過,削其支郡。” 顏師古 注:“支郡,在國之四邊者也。”按,《史記·袁盎晁錯列傳》作“枝郡”。
(二)、 唐 末 五代 時,各地節度使割據一方,兼領數州,稱為“支郡”。
《續資治通鑒長編·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始, 唐 及 五代 節鎮皆有支郡。 太祖 平 湖南 ,始令 潭朗 等州直屬京,長吏得自奏事,其后大縣屯兵,亦有直屬京官者, 興元 之 三泉 是也。戊辰,上納 瀚 ( 李瀚 )言,詔 邠 、 寧 、 涇 、 原 等州直屬京,天下節鎮無復領支郡者矣。”
釋義:
1.指漢代諸侯國的屬郡。 2.唐末五代時,各地節度使割據一方,兼領數州,稱為"支郡"。
相關詞語:
病骨支離八方支持八方支援本支百世不蔓不支獨木難支東支西吾膚末支離龜冷支床胡支扯葉雞骨支床空頭支票樂不可支力不能支連州跨郡強本弱支七支八搭條解支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