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滯
詞語 | 逋滯 |
---|---|
拼音 | bū zhì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1).積壓不流通。 晉 陸云 《答車茂安書》:“官無逋滯之穀,民無饑乏之慮?!?2).指拖欠的賦稅。 唐 韓愈 《唐故江南西道觀察使太原王公神道碑銘》:“上藉其實,俾統於 洪 ;逋滯攸除,姦訛革風。”解釋:
(一)、積壓不流通。
晉 陸云 《答車茂安書》:“官無逋滯之穀,民無饑乏之慮?!?/p>
(二)、指拖欠的賦稅。
唐 韓愈 《唐故江南西道觀察使太原王公神道碑銘》:“上藉其實,俾統於 洪 ;逋滯攸除,姦訛革風?!?/p>
釋義:
逋滯是漢語詞匯,解釋為積壓不流通;指拖欠的賦稅。
相關詞語:
逋逃之臣逋慢之罪逋逃之藪豕竄狼逋停滯不前洗雪逋負艱苦澀滯外感內滯理枉雪滯剖煩析滯發蒙啟滯理冤釋滯逋走留滯滯說滯懷滯案久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