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竄
詞語 | 伏竄 |
---|---|
拼音 | fú cuà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藏匿逃竄。《左傳·襄公二十一年》:“天子陪臣 盈 得罪於王之守臣,將逃罪。罪重於郊甸,無所伏竄。”漢 賈誼《吊屈原文》:“嗚呼哀哉!逢時不祥。鸞鳳伏竄兮,鴟梟翱翔。”明 何景明《與何粹夫書》:“子衡 伏竄於海濱,有憂國傷人之思。”解釋:
(一)、藏匿逃竄。
《左傳·襄公二十一年》:“天子陪臣 盈 得罪於王之守臣,將逃罪。罪重於郊甸,無所伏竄。” 漢 賈誼 《吊屈原文》:“嗚呼哀哉!逢時不祥。鸞鳳伏竄兮,鴟梟翱翔。” 明 何景明 《與何粹夫書》:“ 子衡 伏竄於海濱,有憂國傷人之思。”
釋義:
伏竄,是漢語詞匯,解釋為藏匿逃竄。
相關詞語:
抱頭鼠竄不伏燒埋不甘雌伏此伏彼起此起彼伏竄端匿跡鴟張鼠伏掉頭鼠竄東逃西竄東投西竄東奔西竄發奸擿伏奉頭鼠竄福倚禍伏伏低做小伏地圣人伏而咶天伏法受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