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毛信
詞語 | 雞毛信 |
---|---|
拼音 | jī máo xìn |
字?jǐn)?shù) | 3字詞語 |
形式 | abc式詞語 |
意思:
舊指需要迅速傳送的公文、信件,上面插上雞毛解釋:
(一)、亦作“鷄毛信”。緊急傳遞的信件。因常粘上或插上雞毛,故稱。
李季 《五月端陽·滿天紅》詩:“賣腦的白軍一出動,雞毛信轉(zhuǎn)眼間送上了山。” 華山 《雞毛信》:“這是一封雞毛信!信角上插著三根雞毛的信!” 賀敬之 《放歌集·回延安》詩:“老爺爺進(jìn)門氣喘得緊:‘我夢見雞毛信來--可真見親人……。’”參見“ 雞毛文書 ”。
釋義:
舊指需要迅速傳送的公文、信件,上面插上雞毛。 現(xiàn)存全國唯一的雞毛信實物,是從河北省元氏縣仙翁寨發(fā)出的。仙翁寨現(xiàn)分為前仙,后仙兩個村。抗日時期,仙翁寨周圍地區(qū),共產(chǎn)黨,國民黨都普遍使用雞毛信,以致泛濫,個人瑣事都使用雞毛信。元氏縣西部太行山區(qū)的仙翁寨周圍,所使用的雞毛信,有信封,一律是兩根雞毛,在信封的兩角。一般沒有郵戳,司令部的有郵戳,為長方形。請老百姓專人投送。
造句:
1、海娃見鬼子越來越近了,鎮(zhèn)靜地藏好雞毛信。
2、海娃急中生智,把雞毛信藏在老綿羊的尾巴下面,躲過了敵人的搜查。
相關(guān)詞語:
愛毛反裘愛惜羽毛半信半疑背信棄義不毛之地不擒二毛不言而信拔毛濟(jì)世拔毛連茹抱柱之信半信不信半疑半信背義負(fù)信不拔一毛吹毛利刃吹毛求疵吹毛求瑕吹毛數(shù)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