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衙
詞語 | 南北衙 |
---|---|
拼音 | nán běi yá |
字數 | 3字詞語 |
形式 | abc式詞語 |
意思:
(一)、唐時皇宮禁衛軍分為南衙、北衙,合稱“南北衙”。(二)、唐時謂宰相以下群臣為南衙,稱宮中宦官為北司,合稱“北司、南衙”,亦稱“南北衙”。參見“南衙”。
解釋:
(一)、 唐 時皇宮禁衛軍分為南衙、北衙,合稱“南北衙”。
《新唐書·兵志》:“夫所謂天子禁軍者,南北衙兵也。南衙,諸衛兵是也;北衙者,禁軍也。”參見“ 南衙 ”。
(二)、 唐 時謂宰相以下群臣為南衙,稱宮中宦官為北司,合稱“北司、南衙”,亦稱“ 南北衙 ”。參見“ 南衙 ”。
釋義:
1.唐時皇宮禁衛軍分為南衙﹑北衙﹐合稱"南北衙"。 2.唐時謂宰相以下群臣為南衙,稱宮中宦官為北司,合稱"北司﹑南衙",亦稱"南北衙"。參見"南衙"。
相關詞語:
白首北面北道主人北斗之尊北風之戀北宮嬰兒北門南牙北門鎖鑰北面稱臣北叟失馬北轅適楚必不撓北北郭先生北門管鑰北門之管北門之寄北轅適粵北轍南轅北鄙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