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靡
詞語 | 風靡 |
---|---|
拼音 | fēng mí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隨風倒伏。南朝 梁 沉約《法王寺碑》:“陸旗風靡,水陣云披。”(二)、歸順;降伏。漢 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百司震肅,饕餮風靡,惡直丑正。”《資治通鑒·唐玄宗天寶十四載》:“上始聞 祿山 反,河北 郡縣皆風靡,嘆曰:‘二十四郡,曾無一人義士邪!’”李大釗《Bolshevism的勝利》:“二十世紀的世界,恐怕也不免為這種宗教的權威所支配,為這種群眾運動所風靡。”
(三)、傾倒;傾慕。唐 玄奘《大唐西域記·摩臘婆國》:“彼 大自在天、婆藪天、那羅延天、佛世 尊者,人皆風靡,祖述其道。”宋 蘇軾《續麗人行》:“若教回首卻嫣然,陽城、下蔡 俱風靡。”秦牧《藝海拾貝·笑的力量》:“一代喜劇演員 卓別麟,他的劇作和表演更是多么風靡了我們這一世代呵!”
(四)、謂競相仿效;風行。《新唐書·虞世南傳》:“圣作誠工,然體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詩一傳,天下風靡,不敢奉詔。”《明史·趙錦傳》:“蓋緣權臣行私,將吏風靡,以掊克為務,以營競為能。”明 沉德符《野獲編·科場二·薦主同咨》:“而西北大老,有位望氣力者,時攜壺榼作黃梅授衣故事,於是一時風靡,議論如出一口。”鄒韜奮《患難馀生記》第一章:“風靡全國的救亡運動的核心,是和當時政府的所謂‘睦鄰政策’處于矛盾的地位。”
相關詞語:
波流茅靡草靡風行長惡靡悛從風而靡蹙蹙靡騁風靡一時鳳靡鸞吪風馳草靡風行草靡鼓餒旗靡夸多斗靡靡靡之音靡顏膩理靡衣媮食靡有孑遺靡堅不摧靡然成風靡然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