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纓
詞語 | 垂纓 |
---|---|
拼音 | chuí yīng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垂下冠帶。古代臣下朝見君王時的裝束。后常借指出任官職。解釋:
(一)、垂下冠帶。古代臣下朝見君王時的裝束。后常借指出任官職。
《管子·小匡》:“ 管仲 詘纓插衽,使人操斧而立其后。公辭斧三,然后退之。公曰:‘垂纓下衽,寡人將見。’”《后漢書·章帝紀》:“一人犯罪,禁至三屬,莫得垂纓仕宦王朝。” 晉 葛洪 《抱樸子·嘉遯》:“普天率土,莫匪臣民,亦何必垂纓執笏者為是,而樂飢衡門者可非乎?” 唐 錢起 《夕發箭場巖下作》詩:“懿爾青云士,垂纓朝鳳闕。”
釋義:
垂纓是垂下冠帶。古代臣下朝見君王時的裝束。后常借指出任官職。
相關詞語:
悲愁垂涕敗于垂成創業垂統垂范百世垂拱而治垂簾聽政垂名青史垂暮之年垂手而得垂手可得垂死掙扎垂頭喪氣垂涎三尺垂涎欲滴垂耳下首垂餌虎口垂簾聽決垂名竹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