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兒
詞語 | 吳兒 |
---|---|
拼音 | wú ér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吳 地少年。《晉書·隱逸傳·夏統》:“充(賈充)等各散曰:‘此 吳 兒是木人石心也。’”宋 梅堯臣《陪泛西湖》詩:“船學 吳 兒刺,吟稀 楚 老新。”元 薩都剌《和王本中直臺書事》詩之二:“近曾夜直南臺上,學得 吳 兒《白苧歌》。”清 陳裴之《香畹樓憶語》:“弦絶陽春之音,金迷長夜之飲,而木石 吳 兒,且將以不入耳之言,來勸勉。”(二)、對 吳 人的蔑稱。北魏 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景寧寺》:“時朝廷方欲招懷荒服,待 吳 兒甚厚,褰裳渡於 江 者,皆居不次之位。”一本作“吳人”。參見“吳子”。
解釋:
(一)、 吳 地少年。
《晉書·隱逸傳·夏統》:“ 充 ( 賈充 )等各散曰:‘此 吳 兒是木人石心也。’” 宋 梅堯臣 《陪泛西湖》詩:“船學 吳 兒刺,吟稀 楚 老新。” 元 薩都剌 《和王本中直臺書事》詩之二:“近曾夜直南臺上,學得 吳 兒《白苧歌》。” 清 陳裴之 《香畹樓憶語》:“弦絶陽春之音,金迷長夜之飲,而木石 吳 兒,且將以不入耳之言,來勸勉。”
(二)、對 吳 人的蔑稱。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景寧寺》:“時朝廷方欲招懷荒服,待 吳 兒甚厚,褰裳渡於 江 者,皆居不次之位。”一本作“ 吳人 ”。參見“ 吳子 ”。
釋義:
會三月上巳,洛中王公已下并至浮橋,士女駢填,車服燭路。統時在船中曝所市藥,諸貴人車乘來者如云,統并不之顧。太尉賈充怪而問之,統初不應,重問,乃徐答曰:「會稽夏仲御也。」充使問其土地風俗,統曰:「其人循循,猶有大禹之遺風,太伯之義讓,嚴遵之抗志,黃公之高節。
相關詞語:
北宮嬰兒伯道無兒巴高枝兒癡兒呆女楚尾吳頭楚水吳山楚舞吳歌喘月吳牛戳無路兒倒繃孩兒戴高帽兒吊兒郎當兒女成行兒女情長兒女心腸兒女親家兒女之情非同兒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