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跪
詞語 | 下跪 |
---|---|
拼音 | xià guì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屈膝跪下。解釋:
起源古人“席地而坐”就是跪坐,相互叩拜是對等的,來而不往非禮也。君王與百官也平等,都采用跪坐姿勢上朝議會,并不分高下。除非祭拜天地祖宗才是單方面的三拜九叩,畢竟,自然界和死人是無法還禮的。劉邦七年的時候,叔孫通倡導宴席禮儀:劉邦皇帝入席跪坐時,群臣“皆伏抑首”,被某些作者認為是跪拜的源頭,其實,每人面前都有宴桌,應該是“皆伏(案)抑首”,也就是略微前傾點頭表示尊敬而已,連鞠躬都算不上。(by camel39)漢代,最高級的官員為三公:即丞相(東漢稱司徒)、太尉、御史大夫(東漢稱司空),皇帝對他們的禮敬儀節有“興”,是以起立作為對他們進見的迎接禮,或對其叩拜的還禮,相比先秦時期君主的向臣下行揖禮、空首禮要怠慢多了,不需向臣下俯身作揖或叩首,無傷皇帝至尊身份,因而尚作為禮儀制度保留。例如漢代元旦朝賀之儀,其制為: 三公上殿后面向皇帝座位,贊禮之太常就高聲唱喝:“皇帝為君興”,即皇帝起立對三公的禮賀表示敬謝之意。三公于是跪伏,然后皇帝坐下。皇帝冊、授王、公爵、職時,王、公拜謝,皇帝也以起立作答禮。凳子始于漢末魏晉年代,初名為胡床或馬扎。到唐明宗時期凳子有了靠背,叫椅子。到宋代出現帶扶手的交椅,這就是權力的象征,梁山泊有草寇交椅,宮廷有龍椅或者叫御座,成語正襟危坐就是指稱皇帝在交椅上的坐姿。凳子椅子的出現,改變了權力者的坐姿,使相互叩拜的禮節出現了不對稱,就有了尊貴和屈辱。
釋義:
1. 屈膝跪下。如:下跪祈禱。
造句:
1、中國女人的特長是低頭,日本女人的特長是下跪,法國女人是走伸展臺,德國女人是拳擊。
2、誰要比誰干脆,如果我錯直接下跪。
相關詞語:
下馬威安營下寨筆下超生筆下生花兵臨城下不恥下問不上不下不相上下不在話下巴人下里百下百全百下百著半上半下半上落下包打天下不差上下不媿下學不愧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