蜮射
詞語 | 蜮射 |
---|---|
拼音 | yù shè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謂蜮含沙射人而為災(zāi)害。常用以比喻奸人暗害。 宋 歐陽修 《自歧江山行至平陸驛》詩:“水涉愁蜮射,林行憂虎猛。”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詞林·王師竹宮庶》:“又因 宋 儒讒説致 熊登樸 兩遭蜮射,無端左官,人謂 江陵 英察,茲事則太憒憒云。” 清 惲敬 《三代因革論七》:“如是而用之,豈有虎冠、鷹擊、蠆螫、蜮射之事哉。”解釋:
(一)、謂蜮含沙射人而為災(zāi)害。常用以比喻奸人暗害。
宋 歐陽修 《自歧江山行至平陸驛》詩:“水涉愁蜮射,林行憂虎猛。”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詞林·王師竹宮庶》:“又因 宋 儒讒説致 熊登樸 兩遭蜮射,無端左官,人謂 江陵 英察,茲事則太憒憒云。” 清 惲敬 《三代因革論七》:“如是而用之,豈有虎冠、鷹擊、蠆螫、蜮射之事哉。”
釋義:
1.謂蜮含沙射人而為災(zāi)害。常用以比喻奸人暗害。
相關(guān)詞語:
附耳射聲姑射神人鬼蜮伎倆鬼蜮技倆含沙射影胡服騎射射石飲羽射利沽名射像止啼射影含沙射魚指天為鬼為蜮羿射九日邀名射利一射之地指天射魚東風(fēng)射馬耳射人先射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