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品
詞語 | 三品 |
---|---|
拼音 | sān pǐ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三種,三類。(二)、三等,即上、中、下三等。
解釋:
(一)、三種,三類。
《易·巽》:“六四:悔亡,田獲三品。” 高亨 注:“田,獵也。品,種也。筮遇此爻,其悔將亡,行獵將得三種獵物。”《書·禹貢》:“厥貢惟金三品。” 孔 傳:“金、銀、銅也。” 孔穎達 疏:“ 鄭玄 以為銅三色也。”《太平廣記》卷四○一引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張彥》:“ 巴巫 間,民多積黃金,每有聚會,即于席上列三品,以夸尚之。”
(二)、三等,即上、中、下三等。
漢 劉向 《說苑·政理》:“政有三品:王者之政化之;霸者之政威之;彊者之政脅之。”《后漢書·循吏傳·秦彭》:“每於農月,親度頃畝,分別肥塉,差為三品。”《隋書·經籍志序》:“ 煬帝 即位,秘閣之書,限寫五十副本,分為三品:上品紅琉璃軸,中品紺琉璃軸,下品漆軸。” 清 王夫之 《知性論》:“以三品為性,要其終而言之,三品者非無所自成。”
釋義:
三種,三類。三等,即上、中、下三等。中國畫術語。指品評書畫藝術的三個等級,即神品、妙品、能品。唐代張懷瓘《書斷》評歷代書法家,立神、妙、能三品,源于南朝梁庾肩吾《書品》的上、中、下三等(每等又分上、中、下,共為九例)
相關詞語:
三家村挨三頂五捱三頂四捱三頂五巴三覽四半夜三更不成三瓦不三不四八難三災白璧三獻百品千條巴三攬四半三不四避軍三舍避君三舍不壹而三草廬三顧差三錯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