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阸
詞語 | 險阸 |
---|---|
拼音 | xiǎn è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亦作“險厄”。指險要之處。《孫子·地形》:“料敵制勝,計險厄遠近,上將之道也。”《漢書·晁錯傳》:“曲道相伏,險阸相薄,此劍楯之地也。”清 魏源《圣武記》卷九:“轉戰而入,連奪險阸。”(二)、危險,險阻。郭沫若《芍藥及其他·飛雪崖》:“在水簾后潛渡時,遂無多大險厄。”
(三)、艱難困苦。《史記·晉世家》:“晉侯 亡在外十九年,困日久矣,果得反國,險阸盡知之,能用其民,天之所開,不可當。”
(四)、險惡。《后漢書·馮衍傳下》:“悲時俗之險阸兮,哀好惡之無常。”
解釋:
(一)、亦作“ 險厄 ”。指險要之處。
《孫子·地形》:“料敵制勝,計險厄遠近,上將之道也。”《漢書·晁錯傳》:“曲道相伏,險阸相薄,此劍楯之地也。” 清 魏源 《圣武記》卷九:“轉戰而入,連奪險阸。”
(二)、危險,險阻。
郭沫若 《芍藥及其他·飛雪崖》:“在水簾后潛渡時,遂無多大險厄。”
(三)、艱難困苦。
《史記·晉世家》:“ 晉侯 亡在外十九年,困日久矣,果得反國,險阸盡知之,能用其民,天之所開,不可當。”
(四)、險惡。
《后漢書·馮衍傳下》:“悲時俗之險阸兮,哀好惡之無常。”
釋義:
1.亦作"險厄"。 2.指險要之處。 3.危險﹐險阻。 4.艱難困苦。 5.險惡。
相關詞語:
不避艱險乘險抵巇出夷入險鋌鹿走險赴險如夷負險不賓負險不臣化險為夷艱難險阻津關險塞居心險惡履險如夷履險蹈危履險若夷千難萬險山高水險視險如夷視險若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