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魚
詞語 | 衣魚 |
---|---|
拼音 | yī yú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昆蟲,體長而扁,頭小,觸角鞭狀,無翅,有三條長尾毛。常躲在黑暗的地方,蛀食衣服、書籍等。也叫蠹魚。解釋:
(一)、即蠹魚。
宋 寇宗奭 《本草衍義》卷十七:“衣魚多在故書中,久不動,帛中或有之,不若故紙中多也。身有厚粉,手搐之則落。亦嚙毳衣,用處亦少。其形稍似魚,其尾又分二歧。” 清 錢謙益 《丁卯元日自和前韻》:“靜聽兒童喧竹馬,閒看幾榻走衣魚。”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蟲三·衣魚》。
(二)、紫服和魚袋。
唐 制,三品以上官服紫,五品以上服緋。官位不及者,帝命賜紫服,同時賜魚袋,以為恩寵。 唐 李翱 《韓吏部行狀》:“丞相請公以行,於是以公兼御史中丞,賜三品衣魚,為行軍司馬,從丞相,居於 郾城 。”
釋義:
1.即蠹魚。 2.紫服和魚袋。唐制,三品以上官服紫,五品以上服緋。官位不及者,帝命賜紫服,同時賜魚袋,以為恩寵。
相關詞語:
白龍魚服白日衣繡白衣公卿白衣卿相白衣秀士白魚入舟百衣百隨褒衣博帶褒衣危冠飽食暖衣鮑魚之肆布衣黔首布衣蔬食布衣韋帶布衣之交白日繡衣白衣蒼狗白衣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