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嗣
詞語 | 繼嗣 |
---|---|
拼音 | jì sì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過繼。(二)、繼承者。
解釋:
(一)、延續;繼續。
《詩·小雅·杕杜》:“王事靡盬,繼嗣我日。”《淮南子·人間訓》:“ 周 室衰,禮義廢, 孔子 以 三代 之道教導於世,其后繼嗣至今不絶者,有隱行也。”《漢書·律歷志下》:“凡 殷 世繼嗣三十一王,六百二十九歲。” 唐 王迥 《同孟浩然宴賦》詩:“ 屈 宋 英聲今止已,江山繼嗣多才子。”
(二)、傳宗接代。
《史記·呂太后本紀》:“今皇帝病久不已,迺失惑惛亂,不能繼嗣奉宗廟祭祀。” 清 李漁 《巧團圓·議贅》:“﹝ 曹玉宇 ﹞亡兒殀折,繼嗣無人。”
(三)、后嗣;后代。
《后漢書·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時帝數失皇子,后憂繼嗣不廣,恒垂涕嘆息。”《世說新語·賞譽》“天地無知,使 伯道 無兒” 劉孝標 注引 晉 孫盛 《晉陽秋》:“ 鄧攸 既棄子,遂無復繼嗣,為有識傷惜。”
(四)、特指帝王的繼位者。
《史記·太史公自序》:“ 漢 既初興,繼嗣不明,迎王踐祚,天下歸心。” 漢 荀悅 《漢紀·成帝紀二》:“陛下即位十五年,繼嗣不立而日夜出游。” 宋 司馬光 《乞建儲上殿札子》:“乞陛下蚤定繼嗣,以遏亂源。”
釋義:
繼嗣有過繼、過房、繼承 之意,家庭的許多活動都是著眼于繼嗣的,如許多地區流行的成人禮,就是為了讓兒子盡早進入成人,多一點機會生子。再如前邊提到的童養媳制度,也是希望早一點得到孫子。而婚禮中的鬧新房更帶有祝愿早生貴子的意味。繼嗣是家庭中最大的問題。一則絕門斷氏為中國傳統所不容,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二則無子照顧,老來過于凄涼。故而無子之家庭在鄉村中抬不起頭;三則對家庭財產做了明確分配,以免日后發生沖突,也為家庭財產的私有制提供了法律依據。
造句:
1、“母系制”,從血緣繼嗣按母系確認的本義上說,人類學的經驗事實并不支持它具有普遍性.
2、進宮繼嗣為帝,但那畢竟只是在小范圍內宣布,還沒有明發上諭,與現在的情形相比,還不完全是一碼事。
相關詞語:
比肩繼踵存亡繼絕出震繼離重明繼焰斷鶴繼鳧焚膏繼晷后繼無人后繼有人繼晷焚膏繼絕存亡繼往開來箕裘相繼繼古開今繼繼承承繼繼存存繼繼繩繩絕長繼短開來繼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