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旦
詞語 | 警旦 |
---|---|
拼音 | jǐng dà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報曉。警,通“驚”。解釋:
(一)、報曉。警,通“ 驚 ”。
南朝 齊 王儉 《侍皇太子釋奠宴詩》:“三兆戒辰,八鸞警旦。” 宋 邵雍 《誡子吟》:“鷄能警旦,馬能代行,犬能守御,牛能力耕。” 明 高啟 《寓感》詩之二:“鷄鳴一警旦,陽烏已東升。” 金松岑 《心聲》:“於斯時也,僝焉媮息,簡焉不得日,乃有警旦之士,喚大魘而使之覺,攄血淚,茹古憤,引吭長嘆,一嘯百應,冷然得秋曉之氣。”
釋義:
警旦,是一個漢語詞匯,讀 jǐng dàn,指報曉,出自南朝 齊 王儉 《侍皇太子釋奠宴詩》。
相關詞語:
秉燭待旦懲一警百觸目警心旦旦而伐旦夕之間旦夕之危旦種暮成旦暮入地狗吠之警毀于一旦禍在旦夕雞鳴戒旦雞鳴候旦殲一警百警憒覺聾連宵達旦昧旦晨興命在旦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