攣縮
詞語 | 攣縮 |
---|---|
拼音 | luán suō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蜷曲收縮:局部軟組織攣縮,血液循環不良。解釋:
(一)、蜷曲。
《三國志·魏志·倉慈傳》“遙共祠之” 裴松之 注引三國魏 魚豢 《魏略》:“ 燉煌 俗,婦女作裙,攣縮如羊腸,用布一匹。” 宋 洪邁 《夷堅丙志·魚肉道人》:“ 黃元道 ……得風搐病,兩手攣縮不可展。”《元典章·吏部六·儒吏》:“手腳攣縮,口鼻耳內皆有灰燼,委是生前被火燒死。” 沈從文 《牛》:“它那一只被木榔槌所敲打過的腿時時攣縮著,似乎不是一天兩日就會轉好。”
釋義:
攣縮 contracture 亦稱為痙攣。是肌肉、特別是骨骼肌不伴有傳播性動作電位的持續性收縮。攣縮是由于各種藥物(黎蘆堿、咖啡因等生物堿、氯仿、乙醚、乙醇等麻醉藥和酸、堿等)和K+、Ba2+、Ca2+等電解質離子的作用而引起的。但都不是傳播性的,只局限于藥物作用的部位。由K+所引起的鉀攣縮特被用于膜電位和收縮關系的研究。而蛙腹直肌和蛭體壁肌由乙酰膽堿引起的攣縮經常被用于測定乙酰膽堿的含量。長時間的藥物作用,可使攣縮成為不可逆的狀態。
造句:
1、黃河雄壯廣博的身驅忽然被痙攣縮短,黃河似地下奔凸起來的巖漿,宣布無盡的宏偉轟鳴。
2、目的增強對兒童三角肌攣縮癥的認識,探討其病因、發病機制、診斷和治療方法。
相關詞語:
黜衣縮食拱肩縮背節衣縮食拘攣補衲伸頭縮頸聳肩縮背縮手縮腳縮頭縮腦縮衣節食殺衣縮食縮地補天縮頭縮頸縮衣節口縮衣嗇食探頭縮腦畏縮不前畏葸退縮縮屋稱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