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
詞語 | 德化 |
---|---|
拼音 | dé huà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舊指以道德感化人。解釋:
(一)、謂以德行感化。
《韓非子·難一》:“ 舜 其信仁乎!乃躬藉處苦而民從之。故曰:圣人之德化乎!”《后漢書·魯恭傳》:“ 恭 專以德化為理,不任刑罰。訟人 許伯 等爭田,累守令不能決, 恭 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責,輟耕相讓。” 宋 蘇軾 《元祐三年春貼子詞·皇太后閣》之五:“彤史年來不絶書,三朝德化婦承姑。” 李大釗 《史觀》:“史之進展必有動因。至于動因何在,則又言人人殊……或曰:在精神,如圣神、德化、理念是。”
(二)、猶德教。
《文選·劉琨<勸進表>》“蒼生顒然” 李善 注引《尹文子》:“ 堯 德化布于四海,仁惠被于蒼生。”《漢書·平帝紀》:“太僕 王惲 等八人使行風俗,宣明德化,萬國齊同。” 元 王逢 《題馬洲書院》詩:“德化三王并,威儀百代尊。” 何啟 胡禮恒 《新政論議》:“吾意其德化臻于上理,聲教迄于遐方。”
釋義:
1.謂以德行感化。 2.猶德教。
造句:
1、故言三皇以道治,而五帝用德化;三王由仁義,五霸用權智。
2、聲名德化九天聞,長夜家家不閉門。
相關詞語:
愛人以德敗德辱行變化多端變化莫測變化無常變化無窮敗化傷風敗俗傷化變化不測變化不窮變化如神才德兼備萇弘化碧稱德度功出神入化春風化雨才輕德薄才疏德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