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虢
詞語(yǔ) | 西虢 |
---|---|
拼音 | xī guó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yǔ) |
形式 | ab式詞語(yǔ) |
意思:
古國(guó)名。 周文王 弟 虢仲 (一說(shuō) 虢叔 )的封地,故城在今 陜西省 寶雞縣 東。 平王 東遷,隨徙 上陽(yáng) (今 河南省 陜縣 ),改稱 南虢 。公元前655年為 晉 所滅。《左傳·隱公元年》“ 虢叔 死焉” 唐 孔穎達(dá) 疏:“ 虢國(guó) 有二,而《經(jīng)》《傳》不言東西者,於時(shí) 東虢 已滅,故 西虢 不稱西。”解釋:
(一)、古國(guó)名。
周文王 弟 虢仲 (一說(shuō) 虢叔 )的封地,故城在今 陜西省 寶雞縣 東。 平王 東遷,隨徙 上陽(yáng) (今 河南省 陜縣 ),改稱 南虢 。公元前655年為 晉 所滅。《左傳·隱公元年》“ 虢叔 死焉” 唐 孔穎達(dá) 疏:“ 虢國(guó) 有二,而《經(jīng)》《傳》不言東西者,於時(shí) 東虢 已滅,故 西虢 不稱西。”
釋義:
1.古國(guó)名。周文王弟虢仲(一說(shuō)虢叔)的封地﹐故城在今陜西省寶雞縣東。平王東遷﹐隨徙上陽(yáng)(今河南省陜縣)﹐改稱南虢。公元前655年為晉所滅。
相關(guān)詞語(yǔ):
拆東補(bǔ)西拆西補(bǔ)東東奔西走東倒西歪東扶西倒東勞西燕東拉西扯東鱗西爪東怒西怨東跑西顛東食西宿東涂西抹東兔西烏東西南北東搖西擺東張西望東征西討東走西顧
詞語(y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