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鳴宴
詞語 | 鹿鳴宴 |
---|---|
拼音 | lù míng yàn |
字數(shù) | 3字詞語 |
形式 | abc式詞語 |
意思:
亦作“ 鹿鳴筵 ”。科舉時代,鄉(xiāng)舉考試后,州縣長官宴請得中舉子或放榜次日,宴主考、執(zhí)事人員及新舉人,歌《詩·小雅·鹿鳴》,作魁星舞,故名。據(jù)《新唐書·選舉志上》載:“每歲仲冬……試已,長吏以鄉(xiāng)飲酒禮,會屬僚,設(shè)賓主,陳俎豆,備管絃,牲用少牢,歌《鹿鳴》之詩,因與耆艾敘長少焉。” 宋 歐陽修 《送楚建中潁州法曹》詩:“曾陪鹿鳴宴,徧識 洛陽 生。”《明史·于慎行傳》:“年十七,舉於鄉(xiāng),御史欲即鹿鳴宴冠之,以未奉父命辭。”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八五:“ 嘉慶 文風在目前,記同京兆鹿鳴筵。”解釋:
(一)、亦作“ 鹿鳴筵 ”。科舉時代,鄉(xiāng)舉考試后,州縣長官宴請得中舉子或放榜次日,宴主考、執(zhí)事人員及新舉人,歌《詩·小雅·鹿鳴》,作魁星舞,故名。據(jù)《新唐書·選舉志上》載:“每歲仲冬……試已,長吏以鄉(xiāng)飲酒禮,會屬僚,設(shè)賓主,陳俎豆,備管絃,牲用少牢,歌《鹿鳴》之詩,因與耆艾敘長少焉。” 宋 歐陽修 《送楚建中潁州法曹》詩:“曾陪鹿鳴宴,徧識 洛陽 生。”《明史·于慎行傳》:“年十七,舉於鄉(xiāng),御史欲即鹿鳴宴冠之,以未奉父命辭。”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八五:“ 嘉慶 文風在目前,記同京兆鹿鳴筵。”
釋義:
1、科舉制度中規(guī)定的一種宴會。起于唐代。明清沿此,于鄉(xiāng)試放榜次日,宴請新科舉人和內(nèi)外簾官等,歌《詩經(jīng)》中《鹿鳴》篇,司稱“鹿鳴宴”。2、宋代殿試文武兩榜狀元設(shè)宴,同年團拜,亦稱“鹿鳴宴”。3、鹿鳴宴這是古時地方官祝賀考中貢生或舉人的“鄉(xiāng)飲酒”宴會,起于唐代。鹿鳴宴曾在唐至清代的科舉和教育文化體系中延續(xù)了一千多年。在主要是為得解舉子餞行、勵志的。在北宋,鹿鳴宴還相對普及;南宋則更多地強調(diào)鹿鳴宴古禮儀制和政教功能的恢復,但缺少改造和更新,其繁文縟節(jié)又加重了地方的經(jīng)濟負擔,使之難以為繼,故幾成廢禮。
相關(guān)詞語:
一牛鳴鰲鳴鱉應百家爭鳴不平則鳴標枝野鹿長鳴都尉潮鳴電掣潮鳴電摯電閃雷鳴鼎食鳴鐘鼎食鳴鍾鼎食鐘鳴東鳴西應鋌鹿走險飛遁鳴高肥遁鳴高風不鳴條鳳鳴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