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狀
詞語 | 儀狀 |
---|---|
拼音 | yí zhuàng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儀容形狀。《史記·儒林列傳序》:“太常擇民年十八已上,儀狀端正者,補博士弟子。”《后漢書·明德馬皇后紀》:“援 有三女,大者十五,次者十四,小者十三,儀狀髮膚,上中以上。”宋 蘇洵《上張侍郎第一書》:“進趨拜跪,儀狀甚野。”明 何良俊《四友齋叢說·雜記》:“太初 詩格本高,又儀狀軒舉,豐神俊異。”解釋:
(一)、儀容形狀。
《史記·儒林列傳序》:“太常擇民年十八已上,儀狀端正者,補博士弟子。”《后漢書·明德馬皇后紀》:“ 援 有三女,大者十五,次者十四,小者十三,儀狀髮膚,上中以上。” 宋 蘇洵 《上張侍郎第一書》:“進趨拜跪,儀狀甚野。”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雜記》:“ 太初 詩格本高,又儀狀軒舉,豐神俊異。”
釋義:
1.儀容形狀。
相關(guān)詞語:
安于現(xiàn)狀不堪言狀不可名狀不可言狀不腆之儀出言無狀地主之儀鳳凰來儀鳳儀獸舞鳳皇來儀怪形怪狀鬼形怪狀憨狀可掬漢官威儀鴻漸之儀駭狀殊形驚恐萬狀嘉言善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