丕顯
詞語 | 丕顯 |
---|---|
拼音 | pī xiǎ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猶英明。(二)、大顯。
解釋:
(一)、猶英明。
《書·康誥》:“惟乃丕顯考 文王 ,克明德慎罰。” 晉 袁宏 《后漢紀·章帝紀》:“咨王丕顯,勤王室,親命受策;昭于前世,出作蕃輔,克慎明德。”《南齊書·武帝紀贊》:“ 武帝 丕顯,徽號止戈。”
(二)、大顯。
唐 司空圖 《華帥許國公德政碑》:“皇帝中興昌運,丕顯耿光。” 宋 沉遼 《龍華三會啟文》:“圣人應運,已洽太平之期;文武會朝,丕顯搢紳之列。” 梁啟超 《經世文新編序》:“豈圣人好為更張哉?以為不如是,不足以新民之耳目,而吾承天意以開新治者丕顯。”
釋義:
1.猶英明。 2.大顯。
造句:
1、古之圣君賢相,若湯之昧旦丕顯,文王日昃不遑,周公夜以繼日、坐以待旦,蓋無時不以勤勞自勵。
2、現在聽到王丕顯說起張子胥,想著是法顏大師引薦之人,必定還有些本事,加上確實沒人愿意出人,就同意了。
相關詞語:
處尊居顯達官顯宦大顯身手大顯神通夫榮妻顯富貴顯榮高官顯爵若隱若顯身顯名揚深入顯出微顯闡幽顯而易見顯露頭角顯親揚名顯微闡幽顯山露水顯姓揚名顯祖榮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