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歷
詞語 | 六歷 |
---|---|
拼音 | liù lì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見“六歷”。(二)、亦作“六歷”。上古時的六種歷法。《漢書·律歷志上》:“三代 既沒,五伯之末史官喪紀,疇人子弟分散,或在夷狄,故其所記,有《黃帝》、《顓頊》、《夏》、《殷》、《周》及《魯歷》……﹝ 漢 興﹞以 北平侯 張蒼 言,用《顓頊歷》,比於六歷,疏闊中最為微近。”南朝 梁 陸倕《新漏刻銘》:“察四氣之盈虛,課六歷之疏密。”
(三)、謂《大衍歷》、《宣明歷》、《紀元歷》、《統天歷》、《大明歷》、《授時歷》。《元史·歷志一》:“自 春秋 獻公 以來,凡二千一百六十餘年,用《大衍》、《宣明》、《紀元》、《統天》、《大明》、《授時》六歷推算冬至,凡四十九事。”
解釋:
(一)、見“ 六歷 ”。
(二)、亦作“ 六歷 ”。上古時的六種歷法。
《漢書·律歷志上》:“ 三代 既沒,五伯之末史官喪紀,疇人子弟分散,或在夷狄,故其所記,有《黃帝》、《顓頊》、《夏》、《殷》、《周》及《魯歷》……﹝ 漢 興﹞以 北平侯 張蒼 言,用《顓頊歷》,比於六歷,疏闊中最為微近。” 南朝 梁 陸倕 《新漏刻銘》:“察四氣之盈虛,課六歷之疏密。”
(三)、謂《大衍歷》、《宣明歷》、《紀元歷》、《統天歷》、《大明歷》、《授時歷》。
《元史·歷志一》:“自 春秋 獻公 以來,凡二千一百六十餘年,用《大衍》、《宣明》、《紀元》、《統天》、《大明》、《授時》六歷推算冬至,凡四十九事。”
釋義:
1.亦作"六歷"。 2.上古時的六種歷法。 3.謂《大衍歷》﹑《宣明歷》﹑《紀元歷》﹑《統天歷》﹑《大明歷》﹑《授時歷》。
相關詞語:
多歷年所多歷年稔飛霜六月隔年皇歷過都歷塊呼幺喝六交臂歷指久歷風塵歷歷可數歷歷在目六朝金粉六尺之孤六出紛飛六畜不安六出奇計六根清靜六合之內六街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