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性
詞語 | 定性 |
---|---|
拼音 | dìng xìng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測定物質包含哪些成分及性質,泛指確定事物的性質:定性分析。(二)、(-∥-)對犯有錯誤或罪行的人,確定其問題的性質。
解釋:
(一)、安定心神。
《西游記》第二九回:“那國王見他丑陋,已是心驚;及聽得那獃子説出話來,越發(fā)膽顫……國王定性多時,便問:‘ 豬長老 、 沙長老 ,是哪一位善於降妖?’”《初刻拍案驚奇》卷六:“﹝ 巫娘子 ﹞隨手關了門,悶悶坐著,定性了一回?!薄度齻b五義》第四回:“等我家相公定性養(yǎng)神,二鼓上壇便了。”
(二)、事物固定的特性。
清 王夫之 《張子正蒙注·參兩》:“陰陽有定性而無定質也,故獨言陰而不言陽。”
(三)、確定事物的成分或性質。
郭沫若 《<奴隸制時代>改版書后》:“我國自來是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為主的國家,故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的劃分,除依據(jù)生產(chǎn)奴隸的定性研究之外,土地所有制的形態(tài)也應該是一個值得依據(jù)的很好的標準?!比纾核?jīng)被錯誤地定性為右派。
(四)、佛教語。謂禪定之性。
唐 劉商 《題道濟上人房》詩:“何處營求出世間,心中無事即身閒。門外水流風葉落,唯將定性對前山。”
釋義:
定性詞語解釋為確定錯誤或罪行的性質;但定性更多用于法學概念,指法院決定涉外民事案件所涉及的法律關系的性質,從而確定所應適用的準據(jù)法。連結對象是抵觸規(guī)則兩個必要構成成分之一,指抵觸規(guī)則中所使用的概括性概念,以便指示包括在該概念中的法律關系應當適用什么法律。和佛學常見詞匯。
造句:
1、英雄---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在決定性關頭做了為人類社會的利益所需要做的事。伏契克
2、在人類歷史上,每個偉大的決定性。車爾尼雪夫斯基
相關詞語:
安邦定國安魂定魄安心定志安神定魄把持不定本性難移稟性難移豺狼成性晨昏定省逞性妄為傳檄而定存心養(yǎng)性柴毀滅性遲疑不定出神入定喘息未定定國安邦定傾扶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