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日
詞語 | 畏日 |
---|---|
拼音 | wèi rì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烈日。畏通隈。解釋:
(一)、《左傳·文公七年》:“ 趙衰 ,冬日之日也; 趙盾 ,夏日之日也。” 杜預(yù) 注:“冬日可愛,夏日可畏。”后因稱夏天的太陽為“畏日”,意為炎熱可畏。
唐 杜甫 《過洞庭湖》詩:“破浪南風(fēng)正,回檣畏日斜。” 宋 蘇軾 《春貼子詞·皇太妃閣》之四:“自有梧楸鄣畏日,仍欣麥?zhǔn)驁?bào)豐年。”
(二)、怕犯日忌。古人迷信,認(rèn)為某些年、月、日不宜做某種事情,稱為日忌。
唐 柳宗元 《三戒·永某氏之鼠》:“ 永 有某氏者,畏日,拘忌異甚。”
釋義:
《春秋左傳正義》卷十九上《文公·傳七年》~38~狄侵我西鄙。公使告于晉。趙宣子使因賈季問酆舒。且讓之。酆舒問于賈季,曰:“趙衰、趙盾,孰賢?”對(duì)曰:“趙衰,冬日之日也。趙盾,夏日之日也。”晉·杜預(yù)注:“冬日可愛,夏日可畏。”
相關(guān)詞語:
愛日惜力暗無天日白虹貫日白日見鬼白日升天白日衣繡白日做夢(mèng)百花生日飽食終日倍日并行蔽日干云并日而食撥云見日補(bǔ)天浴日不見天日不可終日不日不月白日飛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