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箔
詞語 | 金箔 |
---|---|
拼音 | jīn bó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用金子捶成的薄片或涂上金粉的紙片,用來包在佛像或器物等外面做裝飾。解釋:
(一)、亦作“ 金薄 ”。黃金捶成的薄片。常用以貼飾器物或佛像等。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lán)記·宋云惠生使西域》:“寺內(nèi)佛事皆是石像,裝嚴(yán)極麗,頭數(shù)甚多,通身金箔,眩耀人目。” 南朝 梁 宗懔 《荊楚歲時(shí)記》:“正月七日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羹。翦綵為人,或鏤金薄為人,以貼屏風(fēng),亦戴之頭鬢。” 唐 張鷟 《游仙窟》:“珠繩絡(luò)翠衫,金薄涂丹履。” 明 宋應(yīng)星 《天工開物·黃金》:“凡金箔每金七分造方寸金一千片,粘鋪物面,可蓋縱橫三尺。”
釋義:
用金子捶成的薄片或涂上金粉的紙片,用來包在佛像或器物等外面做裝飾。
造句:
1、 成千上萬只白鷗在金箔似的夕暉里穿梭翻飛,交織成一片喧響不息的旋律,每一只白鷗的翅膀都拖帶著夕陽的血紅色火焰,令人為之目眩神迷。
2、 她使用一個(gè)10cm見方的金箔,在尺子,油漆刷,小鑷子的幫助下成功將其折疊了12次。但是他的數(shù)學(xué)老師說,用金箔來得太簡單了,她必須將一張紙折疊12次。
相關(guān)詞語:
試金石阿嬌金屋暗度金針擺袖卻金敝帚千金百二金甌百忍成金弊帚千金避世金馬避世金門床頭金盡炊金饌玉錯(cuò)彩鏤金讒口鑠金成城斷金誠至金開辭金蹈海寸土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