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決
詞語(yǔ) | 齒決 |
---|---|
拼音 | chǐ jué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yǔ) |
形式 | ab式詞語(yǔ) |
意思:
用牙齒咬斷。解釋:
(一)、用牙齒咬斷。
《禮記·曲禮上》:“濡肉齒決,乾肉不齒決。” 孔穎達(dá) 疏:“濡,濕也。濕軟,不可用手擘,故用齒斷決而食之。決,猶斷也。”《孟子·盡心上》:“放飯流歠,而問(wèn)無(wú)齒決,是之謂不知?jiǎng)?wù)。” 朱熹 集注:“齒決,嚙斷乾肉,不敬之小者也。” 梁?jiǎn)⒊?《新史學(xué)·論書法》:“《史記》之書法也,豈嘗有如 廬陵 之《新五代史》, 晦菴 之《通鑒綱目》,咬文嚼字,矜愚飾智,齗齗於緦小功之察,而問(wèn)無(wú)齒決者哉!”
釋義:
1.用牙齒咬斷。
相關(guān)詞語(yǔ):
不齒于人不足齒數(shù)不足掛齒白齒青眉瞋目切齒沉吟不決齒白唇紅齒若編貝齒亡舌存齒牙春色齒牙余論唇齒相依唇齒之邦唇紅齒白唇亡齒寒雌雄未決嗔目切齒沉吟未決
詞語(y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