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河
詞語 | 南河 |
---|---|
拼音 | nán hé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古代稱 黃河 自今 潼關 以下由西向東流的一段為 南河。《書·禹貢》:“浮于 江 沱 潛 漢,逾于 洛,至于 南河。”《史記·五帝紀》:“舜 讓辟 丹朱 於 南河 之南。”張守節 正義:“河 在 堯 都之南,故曰 南河。《禹貢》‘至于 南河 是也。’”唐 張說《喜度嶺》詩:“東漢 興 唐 歷,南河 復 禹 謀。”(二)、清 以前 黃河 自今 內蒙古 巴彥高勒鎮 以下分為南北二支,南支即今 黃河 正流,當時為支流,稱為 南河。參見“北河”。
(三)、清 雍正 七年(1729年)改河道總督為 江南 河道總督,掌管防治 江南(今 江蘇、安徽 兩省)境內的 黃河、運河、洪澤湖、海口 等。時稱總督為 南河 總督,所管理諸河為 南河。參見“北河”、“東河”。
(四)、星名。屬井宿,共三星。《晉書·天文志》:“南河、北河各三星,夾東井。”參見“北河”。
解釋:
(一)、古代稱 黃河 自今 潼關 以下由西向東流的一段為 南河 。
《書·禹貢》:“浮于 江 沱 潛 漢 ,逾于 洛 ,至于 南河 。”《史記·五帝紀》:“ 舜 讓辟 丹朱 於 南河 之南。” 張守節 正義:“ 河 在 堯 都之南,故曰 南河 。《禹貢》‘至于 南河 是也。’” 唐 張說 《喜度嶺》詩:“ 東漢 興 唐 歷, 南河 復 禹 謀。”
(二)、 清 以前 黃河 自今 內蒙古 巴彥高勒鎮 以下分為南北二支,南支即今 黃河 正流,當時為支流,稱為 南河 。參見“ 北河 ”。
(三)、 清 雍正 七年(1729年)改河道總督為 江南 河道總督,掌管防治 江南 (今 江蘇 、 安徽 兩省)境內的 黃河 、 運河 、 洪澤湖 、 海口 等。時稱總督為 南河 總督,所管理諸河為 南河 。參見“ 北河 ”、“ 東河 ”。
(四)、星名。屬井宿,共三星。
《晉書·天文志》:“南河、北河各三星,夾東井。”參見“ 北河 ”。
釋義:
1.古代稱黃河自今潼關以下由西向東流的一段為南河。2.星名。屬井宿,共三星。
造句:
1、越南河內的夜晚,街道人流擁擠、車水馬龍。
2、稀疏的燈光下,府南河在我們身邊轉了個彎,無言東流,這條被成都人視為母親的河流,淹沒了人間一切悲歡聚散,回合了億萬個陳重趙悅們的歡笑和淚水,浩浩蕩蕩流進大海,就像什么事也沒發生過。
相關詞語:
暴虎馮河北門南牙表里山河不廢江河百二關河百二河山百二山河半壁河山半壁山河北轍南轅辨如懸河辨若懸河楚界漢河闖南走北大好河山大江南北帶礪山河東箭南金